赵如意

赵如意
  • 姓名:赵如意
  • 性别:暂无
  • 别名:暂无
  • 国籍:暂无
  • 语言:暂无
  • 出生地:暂无
  • 生日:暂无
  • 星座:暂无
  • 身高:暂无
  • 体重:暂无

演员标签:

曾任 巴彦淖尔市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, 内蒙古自治区 人民检察院副厅级检察员,国家二级高级检察官。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他天资颖异、勤奋好学,早在初中时自学摄影艺术并能制作摄影器材放大机设备。文革中如意的姐姐云曙芬、姐夫寒峰都被打成“乌兰夫死党分子”,母子俩赖以生存的生活费被停发,生活陷入困窘中。当年如意才十几岁,就得为亲属们的冤案到处奔波申诉,还要为了生存背上摄影器材,骑上自行车南渡 黄河 ,到鄂尔多斯高原的十二连城人民公社,走村窜户为当地农民照相挣钱,他以质优价廉、服务上门拍照片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。如意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,以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聪明才艺,赚钱养家,侍候老母于膝下,使母亲免于饥饿,他在朋友中、社会上有大孝子的美誉。 1968年10月 呼和浩特市 三四十名知青插队到 巴彦淖尔盟 乌拉特前旗 。18岁的赵如意在白彦花公社小庙子大队当上了牧民。 工作经历 1972年赵如意进入呼和浩特市第二机床厂,当徒工。 文革结束后进自治区卫生厅工作。 2001年被任命为巴彦淖尔盟人民检察院检察长,赵如意当了7年检察长,后调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任高级检察官。 为民服务 1968年10月赵如意奔赴巴彦淖尔盟插队;33年后的10月赵如意到巴彦淖尔盟走马上任。 中立者为赵如意 “又一个10月,是不是组织部看我的档案了,你还去你‘老家’去吧。”赵如意开玩笑说。 “我们那儿的牧民来了后,踢开门就进。”赵如意说。 每当这个时候,赵如意“绝不能绷着脸”,他热情地沏茶倒水。 “大爷,有什么事儿你说吧。”赵如意把院里的干部叫来,听牧民反映情况,并吩咐干部,“今天中午不管吃好吃坏招待人家,吃完送回家。” 有农牧民来访,赵如意总是从容不迫。 “我那里也有重大案件,当事人群体上访的也有,但是绝对出现不了一些地方出现的矛盾激化现象。”赵如意说,“我是从农村牧区滚战出来的,我给他(农牧民)聊天,我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。” 插队生活,让赵如意了解农牧民,理解农牧民。 社会兼职 历任 中国摄影家协会 会员,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, 内蒙古 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,内蒙古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,内蒙古文史研究馆研究员。 人物事件 酷爱摄影 中学时代,赵如意就对摄影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,曾自制放大机,用一台“卓尔基”照相机为家人和朋友留下珍贵的回忆。文革时期,赵如意经历了上山下乡、工厂学徒等时代变迁。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,赵如意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。田间地头、牧区草场、工厂车间,处处都留下他用心捕捉的每一个瞬间,不断丰富着他对人生的感悟。镜头所关注的焦点由家人、朋友,扩展到对祖国秀美河山,生动绚丽的民族风情的赞美和 讴歌 ,热爱祖国、热爱民族、热爱大自然是他摄影艺术的永恒主题。看到自己灵感所至按动快门的瞬间幻化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时,赵如意由衷地体会到摄影带来无穷的乐趣,全然忘却了拍摄过程中跋涉的艰辛。其发表的主要作品有《飞骑神射》《日出》《胡杨泪》等。《乌兰夫在飞机上》被选用为《乌兰夫画册》封面。 70年代初我也迷上了摄影,欲制作一台放大机,赵二旦(如意小名)已是摄影的大玩家,并已经制作了一台放大机。自少年起有过优越出身又经历过艰难困苦生活历炼,他待人谦和易交,身上没有世家子弟的嚣凌习气。我与影友曾乃文多次上门求教,如意知人善引,不但真诚地教授我们摄影技法,还将他的放大机关键部件交给我们仿制,那个年代的那段友情,对我今后走向专业的摄影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。 赵如意从60年代开始搞摄影,那时他拍些“伞家福”、“战友留念”也照一些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、农村牧区、文革纪实的照片,这些图片都成为那个年代的真实历史纪录了。80年代他曾有一段时间跟随乌兰夫主席搞历史文献资料。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大庆 乌老回内蒙视察工作,在飞机上与自治区的领导谈笑风生,神态生动自然,坐在一旁的如意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一瞬间,将乌老晚年最后―次回家乡的喜悦心情,真实细腻地表现出来。是一幅很具功力利用自然光线、抓拍的优秀肖像作品,特别是在领袖肖像中是一幅难得的经典之作。这幅《乌兰夫在飞机上》先后在《乌兰夫画册》、《乌兰夫研究》的封面及区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,给人们留下了乌老最后慈祥令人难忘的微笑。 如意从事摄影工作40年了,从未间断过摄影创作。他是一个性格深沉、安处幽素、办事奉公严谨的人,搞创作大多是利用全年3个长假。工作之余他不爱热闹,除了体育锻炼外,常常一个人守默养和,读书看报,如能得宽余,他喜欢背上摄影机远避市区的喧嚣,投身到大自然中,栉风沐雨,寄情山水,陶冶身心。如意摄影创作的题材很广泛,江南山水、异域风光、纪实人物无所不包,然而我最欣赏还是他的大漠风光摄影作品。如意自从奉调到 内蒙古 西部工作以来,―直对 西北 的大漠、 胡杨 、骆驼题材的创作十分陶醉。近些年每逢十月一长假,他常常怀着刨圣者的心境,独自赴巴丹吉林大漠小镇 额济纳旗 采风,感受大自然中物大人小,沙漠那变幻无穷的形态和 胡杨树 “生三百年不倒,死三百年不朽”的雄姿,在这其中其乐无穷。深秋的 额济纳 古道朔风,黄沙漫漫,望长天南飞孤雁凄鸣,此情让多少戍边将士,天涯游子怆然而泣下,引发出人生蹉跎,志向难酬的感叹!如意却单喜欢西北人的粗犷、朴实,更向往边关大漠的雄奇,他的人生态度是:不以物喜,不以自悲。他唯好观赏“大漠孤烟直、长河落日圆”(王维诗)的壮丽景观。素有大漠骄子的 胡杨 不与朽木为伍,不择土壤沃瘠,不怕干旱风沙、耐寒暑、抗盐碱,生于边塞 戈壁 ,饱经风沙霜雪而铮铮然不屈;枯死于大漠荒野而傲傲然不朽!胡杨那卓而不群,脱俗离垢,吃苦耐劳的品质.与如意坎坷的人生,经历不凡的心路历程,精神不灭的理想追求相契合。 额济纳 的秋天,经塞外寒霜朔风的吹打, 胡杨树 一夜之间就变得金光灿灿、生机勃勃,好似人生进入中年充满了智慧和成熟的魅力。看如意的 胡杨 摄影作品,有的密密匝匝,枝繁叶茂,以湛蓝色的晴空映衬下,金色胡杨象在大漠中燃烧的火焰,照亮了荒寂冷漠的 戈壁 ;他还常常采用简约空朗的构图,以表现大漠苍茫寂寥的气氛,再以骆驼牧人略如点缀其间,在静穆画面中呈现出了生命的存在。 巴丹吉林 大漠中有一大片枯死的 胡杨林 ,在如意的镜下充满了死寂的荒漠,好似一个古战场,在荒漠上到处都是胡杨的残枝断臂,蛐虬卷卧的驱干傲立于 戈壁大漠 中,在夕阳下更显出胡杨“死三百年不朽”的铮铮风骨。如意的摄影创作涉及很广,人物肖像、民族风情、新闻纪实都是他的强项,然而如意最偏爱大漠胡杨这一类题材,他对大漠驼铃、边关残月十分着迷,是他永恒的创作题材。一个人的艺术风格是人的性格爱好使然,如意为人做事实实在在、朴实无华,他从事艺术摄影没有什么功利目的,创作以真实、质朴、大气为最以高境界。―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对美的感触,对美的偏好和他的身世人生经历是紧密相关的。如意的摄影质朴无华,毫无矫饰和后期加工,但能直嵌人心,令人长久地回味,那金光灿灿的 胡杨 ,那伟人的最后微笑,让人过目不忘,永留人们的心间,挥之不去。 如今的赵如意在紧张工作之余,依然乐此不疲地背着摄影包,用手中的相机去捕捉最原始的感动。大自然亘古不变的四季轮回,日出日落都在他的镜头中赋予了新的生命。由孩童般的好奇,到几十年后的执著追求,摄影已成为赵如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