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秀琴

张秀琴
  • 姓名:张秀琴
  • 性别:暂无
  • 别名:暂无
  • 国籍:暂无
  • 语言:暂无
  • 出生地:暂无
  • 生日:暂无
  • 星座:暂无
  • 身高:暂无
  • 体重:暂无

演员标签:

人物经历 ①入选“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”、“ 北京市 2012年度优秀社科理论人才‘百人工程’培养对象”;②受国家留学基金委“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海外提升计划1比1配套项目”资助,于2011年1月-7月在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( UCLA )“社会理论与历史比较研究中心”从事访学(合作导师:罗伯特?布伦纳教授);③2009年6月-9月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“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”基地“住校研究员”;④2009年9月-2010年2月,受“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项目”资助,在复旦大学哲学院做访问学者(合作导师: 俞吾金 教授);⑤2010年8月在 荷兰阿姆斯特丹 国际社会史研究所(SSIG)和德国 勃兰登堡 科学院(BBAW)MEGA2学术秘书处研修(主要致力于马克思 恩格斯 原始手稿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、整理以及国际交流)。 社会任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、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、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 会员、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会员、中国价值哲学会会员、中国人学会会员、英国政治学会马克思思想研究分会会员等。 研究领域 ①学科归属:马克思主义理论,特别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;②专题领域:意识形态概念、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;③研究方法:基于文本和思想史的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。 主要成就 ①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《当代国外学界<资本论>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》(18ZDA016)(首席专家;2018-2022); ②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《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》(11BZX003)(主持人,已结项,成果为“良好”); ③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《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当代英美式解读》(NECT-10-0823)(主持人,已结项); ④2015年度 北京市 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重点项目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“巴黎手稿”的解读》(15JDKDA020)(主持人,已结项); ⑤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“品牌计划”项目《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》(15XNI008,主持人,第一阶段已结项,成果为“优秀”)。 个人作品 代表性著作 ①《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理解史》(专著,人民出版社2018版); ②《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》(专著,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); ③《社会发展理论新解》(译著,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版); ④《 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 》(译著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); ⑤《政治性写作:后现代视野下的马克思形象》(译著,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); ⑥《历史的逻辑:把后现代主义引入视域》(译著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)。 代表性论文 ①《英语世界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解读方式》,载《 中国社会科学 》2012年第6期(被《 新华文摘 》2012年第21期论点摘编,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哲学原理》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); ②《心灵、形式与生活:从客体化走向对象化原则――卢卡奇〈心灵与形式〉中的物化逻辑研究》,载《北京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》2018年第6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哲学原理》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); ③《〈资本论〉与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――以美国当代人本主义辩证法学派为例》,载《教学与研究》2018年第1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哲学原理》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,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8年第7期全文转载); ④《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美的传播与接受》,载《学术界》2018年第2期(被《 新华文摘 》2018年第12期全文转载); ⑤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探究――以“意识形态”概念在新中国(1949-1979)“编译体”的传播与接受为例》,载《学术研究》2017年第1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》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); ⑥《马尔库塞对“巴黎手稿”解读的贡献》,载《北京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》2016年第2期(被《新华文摘》2016年第14期论点摘编); ⑦《第二、三国际理论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――一个思想史关系视角下的探讨》,载《教学与研究》2015年第12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哲学原理》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); ⑧《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法西斯主义――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》,载《学术交流》2015年第9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》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); ⑨《〈资本论〉中的意识形态观与恩格斯的贡献――以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野为例》,载《学习与探索》2014年第1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哲学原理》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,《哲学文摘》2014年第2期摘录》; ⑩《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接受:1919-1949》,载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》2013年第1期(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史》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); ?《新MEGA之后的 恩格斯 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之争――以1892年恩格斯的〈论历史唯物主义〉(MEGA②I/32)为例 》,载《教学与研究》2012年第6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哲学原理》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); ?《伊格尔顿“文化审美主义”意识形态论研究》,载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》2012年2期(被《 新华文摘 》2012年第11期论点摘编,被人大复印资料《文化研究》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); ?《马克思与恩格斯意识形态观比较研究》,载《马克思主义研究》2011年第2期; ? How Marx’s Ideology Concept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by China’s First Generation Marxist, MARXISM 21, April 2011, Volume 22. 获得荣誉 ①入选“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(2010年); ②入选 北京市 优秀社科理论人才“百人工程”(2012年); ③北京市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获得者(2019年)。